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_

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1、阳春白雪

解释: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2、下里巴人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喻高雅艺术。

来源: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屈原的大弟子宋玉将当时楚地传唱的歌曲分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现代的通俗流行歌曲;二类之《阳阿》、《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白雪》为高雅歌曲。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创作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_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_

其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宋玉于是得出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当然宋玉的本意不是谈论歌曲,而是通过雅与俗的比较,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

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