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_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是什么

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60年代农业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 ?

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是从人民公社化开始。人民公社制度打破了中国几千年农业生产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几千年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与创新,她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农耕文化,使农业生产走上了集体化,机械化,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人心齐,泰山移。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大兴水利,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

历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指的是什么?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活动,其目标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当时有人认为这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犹如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故称之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什么是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

如“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水稻”等,在某些国家推广后,曾使粮食产量显著增长。此后不久,就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它导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用作粮食常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而削弱了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最终使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由此有人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迄今已发现一种既高产而又能从贫瘠土地中吸收锌,并将其富集于种子中的小麦种质;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的木薯种质。

绿色革命是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为了同18世纪的“产业革命”相区别,称之为“绿色革命”。

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和推广高产粮食品种,增加化肥施用量,加强灌溉和管理,使用农药和农业机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

绿色革命是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开展的以培育和引进高产稻麦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到亚、非、拉国家设立各种农业研究中心,选育推广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品种,揭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初,基金会在菲律宾建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

20世纪60年代矮生小麦优点?

20世纪60年代矮生小麦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容易倒伏,但是缺点倒是不少,第一个缺点是因个子矮,太不好割了,那时都是人工拿镰割,割好的麦没办法打梱,不能打梱就没办法运到麦场:第二个缺点就是麦草太少,那时生产队都有牲口,牲口是要吃草的,收回矮个子麦的麦草太少,根本就不够牲口吃;第三个缺点就是产量太低,一亩地大概二百斤左右,我记得矮个子麦我生产队只种了一年,再就不种了。

1、高产优势。百农矮抗58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2粒,千粒重43g,亩产530-570kg,属高产品种。

2、抗寒优势。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在-16℃条件下不受冻害。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百农矮抗58没有受到任何冻害,是老百姓首选的抗冻品种。、

3、抗倒优势。百农矮抗58茎秆坚韧,弹性好,强抗倒伏。2004年5月,在新乡、漯河试验,示范点雨后大风,其他品种均有倒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60年代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