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_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
- 游戏攻略
- 2025-10-01 03:40:08
- 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作者是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是“杜牧” 出自《泊秦淮》 作者:[唐]杜牧 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恨什么意思?
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为什么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我的理解如下:
一,出处:
这两句诗出自杜牧的感怀诗《泊秦淮》,全诗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描绘柔和幽静,浮动流走,淡雅的水边夜色;第二句照应诗题,启动下文,网络全篇。后两句抒发情感,幽静中奇峰突起,振聋发聩。
二,“商女”、“亡国恨”,“隔江” 、“唱犹”、“后庭花”浅释。
商女,指在秦淮河边给权贵唱曲的歌女。诗里说的是商女,但鞭挞的是醉生梦死的权贵。
亡国恨,指当年陈朝的灭亡,也暗指唐王朝的面临灭亡。
隔江,隋兵已经陈兵江北,陈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诗句以当年的一江之隔来隐喻衰微的唐王朝政权同样岌岌可危。
犹唱,隋兵兵锋直指,陈朝权贵不知祸之将至;晚唐的权贵面对衰微的局势又何尝不是如此?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荒淫的陈后主做的一首乐曲,是亡国的靡靡之音。
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含义。
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们,不知面临亡国的危险,依然像荒淫享乐的陈朝统治者一样,沉溺于亡国之音中,不知警醒,不改弦更张,必将自蹈六朝覆辙。
诚谢悟空邀请!
此句出自唐朝七绝之一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夜宿秦淮所看到的并不是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是清冷月光映照沙滩、烟雾笼罩冰凉的江水、应该是百叶凋零深秋之季、一片凄凉肃杀之气……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淮河两岸酒店林立、吆五喝六、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片乌烟瘴气、满地狼藉……开始就表达了诗人心情沉重深感历代亡国颓废衰败的无奈之忧患意识!
商女可泛指古时行船跑马三分忧!抛头露面七分险!暗喻当时艺妓或舞女被动接受不自由的悲惨命运、迫不得已为了生存生活歌唱《玉树后庭花》(此曲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实则亡国艳曲也)当时晚唐国哀势微、内忧外患无以复加、却还想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诗人借助一曲歌舞来讽刺当权者政治靡烂腐败堕落……陷入深深的忧郁悲伤之中不能自拔……
此诗内涵丰富而言简意赅……与李后主《虞美人》同具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之精妙也!
三国后主刘禅归降司马、同样沉溺美色酒乐而传诵千古名句:此间乐不思蜀!将其不思进取耽于逸乐之意刻画得入木三分……
南朝君主,多数荒淫。南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后主,即陈叔宝,他生活奢侈,不问朝政,且喜爱艳词,整天和妃嫔及弄臣们饮酒赋诗,寻欢作乐。当时出现了大量的色情文学《宫体诗》,还配上靡靡之声的音乐,最著名的有《玉树后庭花》。
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杨坚派兵南下,即位不足七年的陈后主被俘,南朝灭亡。
晚唐时期,唐王朝曰益衰败,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政治出现危机。但统治集团却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度腐朽的生活。
杜牧这两句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时,诗人鞭挞的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什么是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一首音乐曲子,旋律应该很美,传唱度很高。就譬如现在邓丽君的甜蜜蜜吧。根据历史线索推算,此曲谱写于诗人杜牧之前大约250年即南朝陈时期,其作者即是陈国皇帝陈后主。以一位皇帝的资质天分来创作,可以想见此曲的水平之高,应该是属于那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程度。不然的话,几百年后的唐朝怎么会仍然乐此不疲地传唱这首曲子?至少诗人杜牧和那个所谓的商女是非常熟悉并且乐于吟唱的。因为诗人一江之隔,听到声调就知道商女唱的是什么曲子了。是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次,为什么说亡国恨呢?因为在谱写上述的后庭花曲子之时,皇帝作者陈后主太过于声色犬马,与自己喜爱的两三位贵妃荒淫无度,恣意纵乐,忘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角色不理朝政,不体恤民生疾苦,导致了自己的的国家即南朝陈国,被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灭掉了。真是玩物丧志,以致丧国啊。
所以后人就常常把旋律优美的“后庭花”与玩物丧志乃至丧国的“亡国恨”联系捆绑在一起了。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后人都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像诗人杜牧,出生高贵,饱读诗书,自然是明白的。而对于年龄尚浅的歌女,正是如花似玉,青春年少,阅历不深,知识浅薄,自然是不懂其中的内涵深意的。况且此曲旋律优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作为歌手谁不喜欢呢?谁还去管歌词的深层意思呢?让一个娱乐场所的小小歌女忧国忧民去考虑家仇国恨也实在是勉为其难。
再次,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诗人作为当时的政治参与者,是明白整个国家的危险处境的。因为安史之乱之后,盛唐不再,渐有日薄西山之象了(一个历史事实就是,在诗人杜牧去世之后的50来年唐朝就灭亡了)。所以诗人才写出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无奈又悲愤的千古绝唱诗句。
第四个原因吧,我想这个是出于诗人杜牧本身写诗的需要。所谓的诗词的平仄韵律嘛。譬如此处的后庭花总不能改成钗头凤吧?这个平仄韵律由读者抽时间慢慢的去体会领悟吧,就不再展开了。
个人拙见,谢谢阅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